人在社会漂,不管你乐意不乐意总会有标签往你身上贴。
标签是把双刃剑,即使是褒义的也不例外,它会让人自然过滤掉你其他的好。
我最介意的是“好人”标签,每一次被人说“楼主,好人一生平安”,我的灵魂都仿佛被抽打到了二十年前的高中时代,某人对我说,“我们不合适” ,我第一次发现之前学习的语法知识居然都没法解释这样的逻辑,年少的我当时无法理解,我既然是个好人怎么会跟你不合适呢?
然而,有一个标签却是无排他性的例外,那就是“知恩图报”。如果大家打心眼里认定你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你的社交之路会6得飞起。
在《金瓶梅》里有个非常有意思的人有段非常有意思的友情,这个人就是蔡蕴,作为一个est级斯文败类,他的闪光点就是知恩图报。
蔡蕴刚中状元那会很穷酸很猥琐,回乡省亲途径西门庆地盘,蔡京的管家翟谦特别提醒西门庆要安排他吃个饭啥的,并且强调这个人“彼亦不敢有忘也”,什么叫“彼亦不敢有忘也”,就是说这个人知恩图报呗。
纵观全书,翟谦是个深得蔡京信任的靠谱坏蛋,他的评价已十分说明问题。不仅如此,这个蔡蕴还是蔡京的义子。表面看来,蔡京一定是看中了这个人姓蔡,而且又是个新进状元,龙找龙虾找虾乌龟找的是王八,蔡京接受这个已准备就绪干坏事的斯文败类做义子不过是为了扩充其邪恶势力阵营罢了,但蔡京这样的人精怎么可能会如此轻易认义子呢?
小弟认为,翟谦的那句“彼亦不敢有忘也”的评价才是重中之重。很明显,这是一个让蔡京都认为是知恩图报的人,在那个“当面笑哈哈,背后操你妈”的炎凉年代,这个人品标签实在太重要了,而且越是品德败坏坏事做尽的人反而越是看重这种品质,一个坏到自己都不敢照镜子的人,一个大家都知道你坏掉渣的人,一个遍观周围总有敌对势力想搞死自己的人,他那份对靠谱社交的渴望你懂吗?

蔡蕴这个人的背景介绍不多,此人还未正式登场,就借高手之口来了这么一出,是不是细思极恐?他是怎么做到的,没人知道。
有没有可能这个人其实就是个貌似忠厚的戏精呢?
在得到西门庆的资助之后,蔡蕴也确实以公济私厚报了西门庆,如果事情发展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不过是老一套的权力寻租戏码。在西门庆暴亡之后,真正彰显蔡蕴这个人知恩图报稀缺品质的情节来了。
按理来说西门庆死了,人走茶凉,可蔡蕴坚持要拜祭,这当然说明不了太多,但他却一直惦记着多年前那次途径西门庆家借的盘缠。西门庆已死,又没个借据,而且他又帮助西门庆谋取过巨额财富,这些钱他完全可以不还,可用他却郑重其事地归还了五十两,并且说,“今积了些俸资奉偿,以全终始之交”,就冲这有始有终的真诚态度不知秒杀了多少人。
西门庆当时给了蔡蕴多少财物呢?“金缎一端,领绢二端,合香五百,白金一百两”,不是个小数目,但对西门庆来说完全不算个事,西门庆可能早都忘了,而且当初所谓的借钱不过是顾忌对方颜面的说辞罢了,其实就是直接给,相信没人会把这事当做郑重其事的借贷,但借钱这事真的很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来,不管有无借条,也不管我曾经因此恩情回报过你发了多大的财,但一码归一码,既然说的是借那就是借,或许还得慢,但一定会还,这又秒杀了多少奉行“我凭本事借的钱,凭什么要还”理念的人,如果一个人连对待借钱都不认真,你还能指望他知恩图报?
可问题是,人家西门庆当时给了你“金缎一端,领绢二端,合香五百,白金一百两”,你蔡蕴如今却只还了五十两,而且还郑重其事地说自己是为了“今积了些俸资奉偿,以全终始之交”,这就有意思了!
有三种可:一是蔡蕴确实没钱,归还五十两就是他的极限,但这种可能对于一个御史来说似乎不大;第二种情况是这家伙的知恩图报有债必偿就是演出来的,他既不愿担负欠钱不还的坏名声,又舍不得如数足量归还,那就只能这样咯;第三种情况更值得玩味,蔡蕴就是想还也还得起那也不行,因为他不敢,当官没多久,如数归还西门庆债务的巨额资金你说说是哪来的?但他又确实想撇清楚跟西门庆的债务关系,所以他特别强调“今积了些俸资奉偿”,这些都是我的工资积累合法收入,“以全终始之交”,多少就这些了,你当家男人都不在了,我以后也不会再登门。
其实不论是哪一种,蔡蕴能把借钱这个很反应人品的事当个事就很说明问题!
蔡蕴绝对不是个好官,甚至谈不上是个好人,但绝对是个有原则的人,而这个原则又是极其稀缺的知恩图报,这个优质标签的树立靠的不是应伯爵那种愿意为大官人赴汤蹈火的自吹自擂,也不是体现在一次又一次利用职权替西门庆谋利,作者让我们在这么件轻描淡写又富有仪式感的小事中看到了他的“人品”,至于这个“人品”到底是不是演出来的,反正蔡京没看出来。
蔡蕴很牛逼,但更牛逼的其实是蔡京,这种识人之明是西门庆没有的,而西门庆恰恰是最没安全感的人,他一直希望能够多交些朋友多结拜些兄弟“明日也有个靠傍些”,然而就在他死后不久,曾经信誓旦旦的应伯爵、韩道国等人骗的骗拐的拐把人性那点丑陋家底曝了个光,至于说欠西门家的钱,那是不存在的,更有什者恩将仇报,这个人就是无点恩的吴典恩。整部《金瓶梅》毫无优点的角色很少,吴典恩就是其一,作者给他的恶行按排了个自取其辱的结果,在那样一个黑暗互害的世道里,与其说是蔡京、西门庆等人渴望知恩图报的人际依靠,不如说是看惯忘恩负义行径的作者在对人性整体失望的同时借一个劣迹斑斑的角色为大家保留了一点上不了台面却又最值得珍视的人情之美。
(转载自一代文豪)